让沉睡的历史文化资源鲜活起来 《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首发
(记者张红飞)9月27日,由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五华区档案馆、五华区文联编撰的《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首发。作为一部以记述昆明老街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该书全面收集相关昆明老街的影像图片、文史资料,挖掘整理与昆明老街相关的历史故事,旨在拓展“昆明老街”品牌效应,展示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把历史文化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助推经济发展。
作为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省会昆明建城的历史从公元765年南诏筑拓东城算起,至今(2024年)已有1259年的历史。“昆明老街”是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简称,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昆明老城厢中轴线“五华山-正义路-忠爱坊-三市街-金马碧鸡坊-东西寺塔”一线中段的西侧,东临正义路,西至市府东街、云瑞西路,南至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是目前昆明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建筑样式最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片区。对昆明而言,老街发挥着历史的承载作用、现实的启迪作用、文化的透视作用和风物的展示作用,故而显得弥足珍贵,成为推介昆明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龙发昆介绍,从目前昆明老街的历史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关联性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在叙述中将昆明老街的范围适当地进行延伸拓展,它东临正义路,西至五一路,南至东风西路,北至华山南路,划分为正义路板块,钱王街板块,文庙板块,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堂板块,景星街板块,光华街板块,文庙直街、文明街板块7个板块,并从昆明老街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角度出发,将昆明老街的特色归纳总结为建筑样式的展览区、抗战文化的沉淀区、红色文化的宣教区、市民百姓的生活区、市井文化的承载区、民情风俗的展示区、滇菜文化的创制区、滇味美食的聚集区、酒肆茶楼的休闲区、商贾巨子的创业区、珠宝翠钻的销售区、手工作坊的扎堆区、古玩字画的鉴赏区、报纸书肆的播撒区、戏曲说唱的表演区、官府衙门的汇合区、朱泽勋贵(指昭通、会泽为代表的滇系军阀)的别院区、国医国药的济世区、四大名医(吴佩衡、戴丽三、李继昌、姚贞白)的悬壶区、五华五子(戴炯孙、李于阳、池春生、杨国翰、戴淳)的授业区、南渡学人的酿蜜区、联大学子的放飞区等22个区域,既是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昆明建筑文化物质形态的固化标本。在收集整理昆明老街风物、影像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突出反映”“三个注重挖掘”即突出反映历史人物与昆明老街的关系、突出反映名人轶事与昆明老街的关系、突出西南联大与昆明老街的关系;注重挖掘与昆明老街有关联的档案资料、注重挖掘与昆明老街有关联的历史建筑、注重挖掘与昆明老街相关联的名人故事。以建筑文化为依托,儒家文化为底蕴,商业文化为基础,市井文化为标志,饮食文化为表征,抗战文化为特质,集中全面地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昆明老城厢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的全貌,准确地表达了昆明老城厢经济社会的深层肌理。
据介绍,《昆明老街风物影像志》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厘清大三山一水(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与滇池)、小三山一水(螺峰山、五华山、祖遍山与翠湖)与昆明老街的关系;二是对昆明老街的特色作出了22条概括性的总结;三是重新梳耙整理确定了老昆明的三坊九巷十三坡、十八铺和二十四铺;四是挖掘、整理、考证了民国时期在昆明地区知名的馆海棠春、蓬莱春、小胖子余家烧鸭、民生小吃、清虚师太与豆花米线、武城素食店、豆蔻饭店、仁和园、鼎新园、少白楼茶馆、云生园、同盛园、燕红居等一批滇菜名馆;五是挖掘、整理、考证了民国时期在昆明知名的王运通药室老铺、姚济医药室、李继昌中医诊所、福林堂、大安堂、万来祥西药房、天生大药房、戴丽三中医诊所、敬心堂医药室、依仁堂、开化三七庄等一批医馆药店;六是挖掘、整理、介绍了与昆明有渊源关系的赛典赤·赡思丁、钱南园、谭宗浚、林则徐、王炽、马鉁、马瑛、马崟、高荫槐、徐之琛、聂耳、吴佩衡、戴丽三、李继昌、姚贞白、黄良臣、王运通、杨兴周、汤侠生、郑禹、梅贻琦、蒋梦麟、郑天廷、刘文典、徐行敏、傅雷、温德、水天同、袁同礼、段金锷、范子明、孙乐、张宝善、刘淑清、李华堂、陈树英、毕太宝、岳鼎臣、余庆海、彭祖德、袁者之、陈惠泉、陈惠生、胡增贵、蔡恒德、蔡懋德、蔡俊德、李少白、孙兆贵、包宏伟、钟桂芳、翟永安等一批历史名人。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