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榜题名网!
会员投稿   |   注册   |   登录   |  

湖北 郧阳大年三十:镌刻在岁月里的团圆华章

发布时间:2025-01-28    来源:本站

  (本网记者:卫才华 赵延长 通讯员(稿):草根潇潇)快讯

  在十堰市郧阳区,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为隆重且热闹非凡的日子,它是郧阳人对过去一年深情回望的时光节点,更承载着对新一年的无限美好憧憬。当晨曦破晓,第一缕阳光洒向这片土地,郧阳仿若被唤醒的东方巨龙,瞬间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街小巷、村里村外都弥漫着浓郁醇厚的蛇年年味。 

1.jpg

  如今,手写春联的场景已不多见,部分社区、协会、乡贤等组织偶会出现。大年三十的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冬日的凛冽寒意,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庭前,人们正忙碌地张贴着精心挑选的春联。这一传统习俗在郧阳源远流长,它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未命名.jpg

  尽管书写春联的老人愈发稀少,但那份对新春的诚挚祝福与殷切期盼从未有丝毫褪色。孩子们围绕在长辈身旁,帮忙递春联、扶梯子、剪胶带,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当一幅幅红彤彤的春联稳稳贴上大门,整个村庄仿佛披上了华丽的节日盛装。那鲜艳夺目的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让人们心中满溢着喜悦与温暖。 

  贴完春联,家中的女同志们便马不停蹄地为中午的团圆饭和过年的饺子忙碌起来。随着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很多家庭为图方便,会选择在县城小卖铺用绞肉馅机器绞肉馅。机器“嗡嗡”几声,肉馅便已备好,虽说省时省力,可总觉得少了些人间烟火的温度。肉馅均匀得近乎刻板,味道似乎也差了那么几分醇厚。在老家的老辈人心中,亲手剁的肉馅才是最香的年味。

  制作饺子馅,首先要挑选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拿起菜刀,“咚咚咚”有节奏地剁起来,猪肉的纹理在刀刃下逐渐变得细碎,散发出质朴纯粹的肉香,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家的味道。接着把提前泡发好的香菇、萝卜、白菜帮等切成小丁,鲜嫩的芹菜、蒜苗等佐料洗净切碎,与猪肉末完美融合。再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蚝油、葱姜末,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渗透,饺子馅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飘满整个厨房。孩子们在厨房进进出出,鼻子使劲嗅着,馋得直咽口水,偶尔趁大人不注意,伸手蘸一点馅料尝尝,被发现后还会调皮地跑开,惹得大人们又好气又好笑。 

  临近中午,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桌上摆满了丰盛诱人的菜肴,其中蒸肉格外引人注目。蒸肉的食材有精心挑选的五花肉,肥瘦比例恰到好处,还有吸收了肉香的干豇豆。干豇豆需提前泡发,恢复它原本的柔韧,然后切成小段备用。将五花肉切成薄片,放入盆中,加入盐、生抽、老抽、料酒、白糖、花椒粉、蒸肉粉,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片肉都均匀裹满调料。接着把泡发好的干豇豆铺在蒸碗底部,再将腌制好的五花肉片整齐地码放在上面,放入蒸笼中,用旺火蒸上一个小时。随着蒸汽袅袅升腾,肉香四溢飘散,五花肉变得软糯,油脂慢慢渗出,浸润着干豇豆,两者的味道完美融合,每一口都饱含着家的温暖。 

  除了蒸肉,还有寓意“年年有余”的红烧鱼、清爽可口的清炒时蔬等各种美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欢庆,共同分享着这一年来的喜怒哀乐,亲情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浓郁。 

  在老家,中午吃饭前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如今很多小孩愿意和父母回老家过春节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里大人允许,鞭炮可以从腊月二十六七放到正月十五。在我小时候,鞭炮的种类没有如今这么齐全,每到大年三十,都是从父辈爹爹家里去要鞭炮玩,那时候一串1元钱的鞭炮,几个小朋友,拆开一个一个的燃放,可以玩上个把小时,无比开心。

  每到大年三十中午,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骤然响起,整个村庄瞬间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在人们的心中,没有燃放鞭炮的人家儿,要不是等在外的孩子回家,要不是午饭还没做好,因为大年三十中午和晚上吃饭前一定是要放鞭炮的。鞭炮声不仅驱走了过去一年的晦气阴霾,更带来了新一年的希望曙光和好运。孩子们在鞭炮声中欢呼雀跃,他们的笑声和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画面。 

  除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扫除过去一年的烦恼与不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长辈们也会在晚上给晚辈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要发放的压岁钱,用红包包裹着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祝福,传说压岁钱能压住邪祟,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传说中,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而此刻,人们正满心期待着他“初一五更还”,“回宫降吉祥”,为全家带来福运与寿泽,这也正是大家除夕夜“熬百岁”守夜的重要缘由。不仅是对灶王爷“回宫降吉祥”的期盼,更是家人之间相互陪伴、共度良宵的温馨时刻,承载着对家人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而“熬百岁”守夜的习俗,一家人在道场上,用平时从山上挖回来的疙瘩柴烤着大火,嗑着瓜子,聊着天,规划着属于一个家庭的新年。

  人们多聚在炉火周围,一边兴致勃勃地天南地北扯谈着。远方归来的游子,自然会分享些外地的新奇见闻,家中的老少爷们平日里一年到头忙碌奔波,顾不上闲话家常,今夜正好趁着火旺烛明人闲,把那积攒许久的心里话一股脑儿倒出来,那漫无边际的闲话说得比包的饺子还多,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家里的女同志们则真是一年忙到头,哪怕此刻也不得闲。她们一边熟练地洗着锅碗瓢盆,一边抽空为全家人翻找出那些新的旧的衣裳,或是这儿抹抹,那儿擦擦,将那些破的、烂的、脏的衣物杂什细心地塞起来、藏起来、挡起来,一心想让家里以最整洁美好的姿态迎接新年,为家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夜幕降临,郧阳天空被烟花照亮。大年三十的晚上,放鞭炮、放烟花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走出家门,在道场上点燃鞭炮和烟花。一时间,天空中五彩斑斓,鞭炮声震耳欲聋。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大声欢呼,大人们则在一旁微笑着观看,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感受着新年的喜悦与温馨。此时,只有那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才真正尽情享受着“过年”的欢乐:他们东家窜窜,西家听听,或是兴奋得在街上疯狂打闹,彼此攀比着今儿中午吃了几碗菜,家里买了几挂鞭炮之类。直到大人们忙完手中的活儿,才把他们一一找回来,千叮咛万嘱咐:明天可别打碎了碗,别往外倒水,别说死啦、病啦之类不吉利的话,要早点起来去拜年,拜年要记得喊二爷、爹娃、舅爷、姑奶奶、表叔、干老子……可不等大人交待完,快活了整整一天的孩子们,早带着满心的欢喜,沉沉地进入梦乡,在梦中继续他们的新年狂欢。 

  时至夜半,交更“接灶”的鞭炮声骤然响起,紧接着,千家万户的金鸡啼鸣也此起彼伏,如阵阵滚滚惊雷掠过山城。这声声爆竹与鸡鸣,向人们昭示着新春的正式到来,也为这充满温情与欢乐的郧阳大年三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开启了新一年的美好篇章。 

  郧阳的大年三十,是一场充满温情与欢乐的盛宴。它承载着郧阳人的记忆和情感,是家乡味道的最好诠释。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身在何处,郧阳的大年三十,永远是郧阳人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 

  近几年村晚,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成为凝聚乡村情感、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村两委会通过政府支持,在外乡贤的关心,逐步搭建起了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村晚舞台。让村民们各展才艺,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融入到每一个节目中。它打破了平日里乡村生活的宁静,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024年郧阳区城关镇马场关村两委指导,乡贤理事会筹备的第一届村晚圆满举办,取得积极反响。值得期待的是,第二届村晚将于2025年1月28日下午2:00在马场关村四组橘渔广场盛大开启。这场村晚已然成为我们村庄大年三十的新风俗,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今年的第二届村晚,村两委精心组织,众乡贤积极筹备,广大村民热情参与,自编自导自演各类节目二十余个,情景剧《马场关村新欢喜》、广场舞《喜事盈门》、古筝演奏《盛世国乐》、《舞狮表演》、舞蹈+唱歌《青花瓷》,诗朗诵《将进酒》、古筝曲《唯美世界》、小品《过河》和《沙家浜》、曲《半生雪》,舞蹈《中国范儿》、歌曲《苹果香》、玩船民俗表演《中华全家福》、萨克斯演奏《红歌连奏》。 

  相信城关镇马场关村第二届村晚,将为我们大年三十增添更多欢乐与回忆,让这份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新时代不断延续传承,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乡里乡亲和街坊邻居们不妨在午后前往,一同感受这场文化盛宴,为新年增添更多喜庆与欢乐,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金蛇迎春大年三十。


编辑:admi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