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邯郸举行
为加强中宣部首批期刊重点专栏《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建设,推动赵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9月27至28日,由邯郸学院、中国史记研究会主办、河北省赵文化与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协办的“《史记》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邯郸举行。
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致开幕词,编审康香阁介绍了重点专栏“赵文化研究”的建设情况,提出了要加强对赵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邯郸学院校长王宪明、副校长崔献军出席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以“《史记》与赵文化”为主线,紧紧围绕《史记》的文本书写、《史记》作者、赵国历史人物等展开了广泛讨论。包括六个方面,即赵武灵王研究、《赵世家》研究、赵国历史研究、赵国思想研究、赵国文学文献研究,以及海外的《史记》译介、传播和研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议题十分广泛。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赵国华做了总结性发言。
张大可认为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创造了和平渐进成功改革的模式,而胡服骑射的内涵之一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这与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的家国情怀的大一统观念正相吻合。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认为赵豹从生产力角度提出的“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的论断,在战国时期诸多涉及经济、军事与外交决策的评断中首屈一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朴民表示赵氏家族的崛起,乃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冲突交杂、互为作用的产物。
清华大学教授顾涛由赵武灵王、秦始皇改立储君从而引发的两次沙丘政变谈起,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设置《吕太后本纪》的用心,实际上是在思考国家建立初期如何从武力征战转向文治,从而走向稳健的国家治理新阶段。赵国华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书写中强调了谋略的创造价值,指出《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是一部历史谋略著作。在赵国故都邯郸召开“《史记》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其意义不言而喻。
据悉,自2009年起,邯郸学院已经先后举办了五次赵文化学术会议,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赵文化研究”专栏先后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经过25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赵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阵。(贾建钢)
(责编:林福盛、付兆飒)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