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金榜题名网!
会员投稿   |   注册   |   登录   |  

壶艺风华·在紫砂世界中坚守和成长

发布时间:2024-11-01    来源:本站

1.jpg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我自幼喜欢工艺美术,走出校门即投入紫砂壶艺的制作,从无间断亦无别业,这一路走来,犹如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航行,蓦然回首可谓感慨万千,收获亦是颇丰。每一次选泥、揉泥,都像是与大地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每一回制坯、定型,皆如同在塑造着生命的物语,又仿佛在开启通往紫砂艺术世界的大门,对其理解愈发深刻。这一路,有汗水与泪水,更有满心的欢喜与自豪,而对紫砂的热爱,也在岁月中沉淀得愈发醇厚。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在我的工作室和家里各置放着一个普通却很结实的箱子,这两个纸箱融汇了我从艺多年的辛酸,它收容了我无数倾心之作的茗壶残次品。本着对人生,对艺术严谨负责的态度,我做壶不留问题作品,不留缺陷之作。每每做壶若有残次必摔碎而毁之,而摔壶的情景往往是壶碎、心碎、梦碎的交织,在一次次的破碎与重新开始中,我领悟到真正的作品往往诞生于绝境后的重生。艺术创作没有捷径,只有经历无数次的锤炼和磨砺,才能不断接近完美。

紫砂壶作为品茗工具历经千年至今,它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精湛程度直逼行业巅峰,其价格、价值取向也远远超出本身用途之上,由此紫砂壶从实用品延伸至礼器、艺术品直至收藏品。自古至今有一不争的事实“所谓的艺术品,收藏品必是一个时代的精品”,我做壶更得为我的作品、我的藏友负责,故常视之为我人生的第二生命,从造型设计到成品出炉绝不以取巧而心存侥幸,绝不以瑕疵而心生袒护,因此在我的制壶历程中常常出现前面摔壶的一幕,也因此我对创作茗壶的态度愈加一丝不苟。

感恩造化,是我以从事制作壶艺为业,她迎合了我最初的梦想,和对工艺美术的热爱。1999年高中毕业后我于郑州钰丰苑紫砂壶艺店做假期工兼学绘画,短暂的触碰使我从此踏进了工艺艺术之门,2000年就读江南大学期间投徐门弟子杨红伟处学习制作紫砂茗壶,之后又参访实力派制壶艺人邵毓芬老师,进一步学习了从练泥到成壶以及烧制的系统技法。在钰丰苑紫砂壶艺店我接触了紫砂、绘画等艺术,从此开启了我人生的从艺之门;在杨红伟老师处我学习了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掌握了全手工制壶,模具定型的全套技术;后来经邵毓芬老师的指点,我进一步完善了选矿、手工炼制紫砂矿泥和全手工制壶技法。不同阶段都会给予我壶艺和技艺的认知与启发,让我在制壶技艺上逐步成长和进步。

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于紫砂的材质、性能、工艺,更深层的认识是源于我和爱人杨斌共同编著的专著《紫砂茗壶》。在编纂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和同事跑遍了紫砂发源地宜兴的角角落落,彻彻底底地接受了一次紫砂茗壶文化的洗礼。在这期间我先后接触了近千位紫砂艺人,最终签约160位制壶名人入编这一大型专业书籍《紫砂茗壶》。每接触一位艺人我都会用心和他们交流、探讨切磋制壶技艺,从而使我对紫砂茗壶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今天看来,编书的过程使我真正做到了“博采众家之长,吸取百家精华”。回首这一切,也许冥冥之中注定我要做个制壶艺人,同时也定格了我的命运:我为做壶而生,壶为爱壶者生。


编辑:admi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