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 在水江留下好作风
彭发生
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实行重大战略转移,从湖南文家市出发,经慈化余坊、桐木圳口,进入小洞,路过水江,毛委员夜宿快荣黄氏宗祠,晚上召开贫苦农民座谈会,抄了大地主黄金元家,将抄来的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在水江点燃革命之火。
历史性的转折,挽救了中国革命。文家市转兵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引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直至夺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在这个伟大征程中,毛泽东要求部队严格遵守纪律,关心群众疾苦,不损害群众利益。
如何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据经过水江的部队官兵和水江群众回忆,当时,部队官兵进入水江后,不损害群众利益,一言一行与国民党兵形成鲜明的对照,严守群众纪律,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水江留下的好作风。
一、不占群众便宜。1927年9月20日晚,有7位战士入住在水江社背村黄洪成家。黄洪成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民,他家里条件一般,为表示他的一点心意,亲手做了七袋干粮送给住在他家的战士。离开他家时,刘班长说:“老黄,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不能占你的便宜,这是部队的规定,便拿出一块铜板塞给黄洪成。黄洪成说:“这是我家土产做成的,我不会收这个钱。”刘班长见黄洪成执意不收,将铜板塞给旁边的一位大妈,离开了黄洪成家。
当天傍晚,毛泽东、卢德铭等多位领导入住快荣。当时部队有四匹马拴在村口大树下,因行军了一天,此时的马也饿得发慌,不停地嘶叫起来。这时,黄禄绍来到村口看马,见马在树下团团转,便问马夫是怎么一回事,马夫在一旁说,马饿了。黄禄绍得知后,便回到家里,从家里挑着一担干薯藤出门,他老婆问挑着干薯藤去哪里,黄禄绍说去喂马,他老婆又问,我们家没马,黄禄绍告诉老婆,部队有几匹马在村口上饿得发慌,我送给马吃。马夫见黄禄绍挑着一担干薯藤说:“老表,谢谢你!”接着,这位马夫从口袋里拿出一块铜板给黄禄绍,黄禄绍不肯收,马夫说,我们部队有规定,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两人塞来塞去,黄禄绍在无奈的情况下,才收下这块铜板。
黄洪成家的七袋干粮,黄禄绍的一担干薯藤,都是水江老表的土产品,在老表眼里看也不值多少钱,而毛泽东要求部队官兵遵守群众纪律,不能占群众便宜,说到做到,在水江群众中留下深刻记忆。
秋收起义部队过境水江时,部队的枪支弹药,还有后勤用具都是靠肩挑,翻山越岭行军几十公里路后,有的战士扛着沉重的物品行军很吃力。在小洞歇脚后,部队首长根据战士们的体力情况,为不耽误行军时间决定请人帮助送担。这些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水江男儿都有力气,主动为部队送担、承担挑枪、挑火药、挑后勤厨具等,有的为轻伤战士挑行李等。当时,秋收起义部队首长明确规定,凡是为部队送担的人,每人发给两块铜板作为挑担的劳务费,部队不占群众便宜。在水江长长的山道上,当时有20多人为部队送担,表达了水江老表支持革命的浓浓情怀。
二、损坏东西赔偿。9月20日晚上,秋收起义部队有几位官兵入住在水江门楼里的黄度修家,因屋内漆黑,晚上有一名战士上茅屋方便,不小心打烂一只罐子。第二天一大早,这名战士当面道歉,为表示歉意,赔上一块铜板。黄度修说:“一只小罐子,不小心打烂了就算了,不要赔,不要赔。”这时,一位姓刘的班长说:“老黄,损坏群众东西赔偿是我们部队的纪律,请你收下吧!”黄度修执意不收,此时,刘班长使了一个眼色,将一枚铜板放在他家桌子上。黄度修见几位当兵的快步开跑,便追上去,但当兵的已跑得老远了。黄度修自言自语地说:“打烂一只小罐子还赔钱,这样好的部队官兵,还是头一回看见!”
三、借用门板物归原处。秋收起义部队路过水江,天色已晚,部队官兵在快荣、水江、门楼、墓山下、社背、集福等村庄入住。为不给群众添麻烦,部队宣布纪律,入住时凡是借用群众摊铺用的门板、木凳、楼板等物品,离开时一定要物归原处,借用群众的生活用具如碗筷,用过的厨具都要洗刷,厅堂及房间卫生要打扫干净整洁才能离开。如入住门楼的官兵当时住在黄家祠堂,旧时的厅堂是用很多木门组合的,当时搭的是临时木板床,战士们在老表家借了很多木板摊铺。凌晨起床后,入住的战士在离开时,将借来的木板、凳及时还给老表,取下的木门全部安回原处,接着打扫厅内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才离开。门楼的百姓说:“你们行军要赶路,这些门板、木凳、厅内打扫的事,由我哩自己来搞。”当兵的战士说:“老表,你们给我们部队入住提供了方便要谢谢你们,不能给你们添麻烦。”快荣老表黄发益回忆说,当时部队对这些工作要进行检查,如上好门、打扫卫生等各自负责,对做得不好的,进行点名批评。
四、关心群众疾苦。据当时为秋收起义部队带路的枣木老表吴德祥讲述,他当时为秋收起义部队带路,经过小洞上高枧岭时,在半山腰石板路旁边,看见沧头一个老表蹲在路边,他双手用力擦红肿的脚,不时还发出轻微的疼痛声。毛泽东看见后,上前问道:“老人家,身体哪儿不舒服?”老人回答说道:“在下岭时,踩在一块有湿的石板上,不小心脚崴一下。”毛泽东接着问:“你家住哪里?”老人回答:“我家住在岭上面。”毛泽东看到老人家的脚红肿,一时不能走路,便说:“老人家,你坐我的马,顺路送你回家。”这位老人从未出过远门,但他听说过,坐马的人都是当官的。一个地道的山里老表,听说要他坐马,他连连摆手说:“不坐,不坐,我在这里歇一歇,一会儿后就能走的。谢谢你的好心!”毛泽东开导他说:“老人家,我们这支部队是文家市过来的,是贫苦百姓的队伍,你不必担惊受怕。”老人家听后,没有疑虑,于是两名战士扶老人上马,不一会儿,翻过山头到了沧头村庄。下马后,这位老人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们,真是好人呵!”老人站在家门口,一直望着部队战士向前方走去,心里依依不舍,这位老人名叫彭孔昭,他对着家人说:“这样的部队真是少见呀!”
秋收起义部队进入快荣,经过童庆关,是杨岐山的“三关九图”之一,地势险要。当部队路过垣上村庄时,老表看见长长的行军队伍,一个个心里特别害怕,都纷纷离家出走,往村后的山林里去躲。正在这时,一名名叫黄有贵的村民在慌乱中去躲,在爬石墈时,脚没站稳,从石墈上摔了下来,一时鲜血直往外流,蹲在地上喊痛。这时,刚好被路过的起义部队战士发现,于是,几名战士大步跑来,扶着他,立即叫来卫生员救治,帮助他清洗伤口,敷上止血的药,包扎好后才离开。黄有贵激动地说:“我长了五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兵,你们真是好人啊!”这件事情很快在垣上传开,许多老表又从后山回到家里,还送来开水放在路边给战士们喝,用淳朴的泡茶方式表示一片心意。
五、购物买卖公平。秋收起义部队经过水江多个村庄需要购买一些蔬菜类食品,以解决部队战士的生活问题。毛泽东对后勤人员明确要求,凡是购买老百姓的蔬菜等物资,当面同老表定好价钱,当面过秤,照数付款,不让老表吃亏,做到买卖公平。
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水江,翻山越岭,不少战士肚子饿了,路过小洞麻衣庙时,看见旁边有一家面店,一位名叫曾许发的小洞村民开的。负责部队后勤的陈班长,在曾许发店一共煮了70斤面条给战士们吃,在结账时,陈班长吃多少,算多少钱,不占群众便宜,让曾许发心里感动不已。曾许发在这里开面店有一年时间,地方上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或有钱有势的人来到他店里吃面,压价或不付钱的人是常事,让他受了不少委屈。眼前这支从文家市过来的部队不仅态度和气,看见曾许发忙得不可开交,不少战士还主动帮忙,有的扫地、有的洗碗筷。曾许发笑着说,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官兵。
9月20日傍晚,毛泽东和部分官兵入住快荣,后勤人员一边做饭,一边买菜,向快荣村民购买白菜、萝卜、辣椒、干笋等。负责后勤的炊事班长派出3人负责,1人过秤,1人记数,1人付款。其中,一位姓邓的农妇送来5斤干笋,过秤后,正要付款时,邻居匆匆跑来说:“秀英,你女儿在家突然呕吐,快点回去。”邓秀英听说后,没收菜钱就跑回家里了,负责后勤的见她跑回家了,笋钱未付,便在笋上写上未付款的字条,这时,炊事员正在炒菜,见笋上写有未付款的字条,便问能炒吗?炊事班长说,没付款不能炒。于是,立即找到姓黄的老表,询问邓秀英家,上门付笋钱,付款后才下锅炒笋。得知她女儿生病了,随后还派卫生员为她女儿看病拿药,没有收取药费,让邓秀英感激不已,说:“我卖笋你们付钱,为我女儿治病不收医药费,我怎么好意思呢?”
六、官兵说话和气。秋收起义部队官兵多数来自工农子弟,毛泽东要求他们在群众面前不能摆架子,对群众说话要和气,要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工农群众是我们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
秋收起义部队进入水江后,毛泽东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贴近群众,态度和气。9月20日晚,在快荣黄氏祠堂召开了八位农民座谈会,土生土长的八位农民从未见过世面,也从未见过当官的,心里很拘束,一时屋内显得沉寂。毛泽东立刻起身带着满口湘音笑着说:“各位老表,请坐,请坐。”随后,接着介绍说:“么得事哟,来,来,我们来认识下子哟,我叫毛泽东,今日是从湖南浏阳文家市过来的。”毛泽东平易近人的介绍,一下子就让在座的八位农民神情松弛,没有紧张的情绪,彼此之间一下子就拉近了感情。接着,毛泽东一个个问姓名、年龄、在家干什么,毛泽东满腔笑容的神情,问的是实在话,讲的是农家事,拉家常式的交流。此时,在座的八位农民实话实说,回答毛泽东的问话。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呀!你们有工友农,来个工农联盟,联合起来向地主土豪作斗争嘛。”接着,毛泽东又问八位农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艰难不艰难?黄明恒他们听说过湖南有个毛泽东和穷人心连心,领导农民闹革命。今日可亲眼见到了,亲耳听见了,多少年来,穷苦老表受苦受难,有谁问过或关心过呢?黄明恒他们望着毛泽东深情的眼光,纷纷把一肚子苦水倾吐,随后又问他们:“我们穷人一年累到头,没吃没穿,而地主土豪一年到头,不做工不种田,吃好的穿好的,你们想一想,是地主土豪的命好,你们的命苦吗?你们想一想这个问题。”
毛泽东的话题引导他们去想这个问题,立即站起来说:“我们作田人穷和苦,不是命苦,地主土豪生活富有,不是命好,靠的是剥削我们农民的血汗钱呀,各位老表,你们说这个合理还是不合理,地主土豪要不要打倒?”在座的八位农民异口同声回答道:“要打倒!”此时,室内的油灯显得格外的明亮。毛泽东说:“各位老表,穷苦人要团结起来一条心,打倒土豪劣绅,穷苦老表才会有好日子过呀。”毛泽东的一席话,点燃了在座八位农民心里之灯,点亮了水江贫苦农民的心里之灯。
由此可见,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在水江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建军强军思想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准备。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几个月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向全体官兵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联系电话:13014451156
编辑:admin